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

资源共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及柳永词的艺术境界(教案)
发布时间:2024-05-24 作者:周世伟 浏览次数:

《大学语文》高教社2023版课文讲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及柳永词的艺术境界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

应该说,宋代词风的真正革新,是从柳永开始的。

柳永(约984—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出身官宦之家,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柳永为人风雅,放荡不羁。早年屡试不第,遂留连于苏杭一带秦楼楚馆,常与歌妓乐工为伴,自诩“白衣卿相”,一心填词。柳永的大部分歌词都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他是当时最知名的流行歌曲创作者,很得当时歌妓们倾心,所谓“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宋仁宗景祐年间柳永得中进士,做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又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竟一贫如洗,相传其死后还是群妓合钱葬他,每年清明上坟祭扫,乃相沿成习,谓之“吊柳七”“吊柳会”。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作词的大家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新曲,又长于俚语入词,通俗生动,又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划,情景交融,在词的内容、体制、风格诸方面对宋词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词的社会影响,乃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可以说是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有《乐章集》世。

二、柳词的情感内容

柳永存词200余首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对宋词的情感表现领域又有扩展。

1.描摹都市承平气象

柳永仕途失意,自放民间后,怀着浓重的市民意识对都市生活表现出一种兴奋与迷恋,他写过很多城市,比如写成都的有《一寸金》、写汴京的有《破阵乐》、《透碧宵》、《倾杯乐》、写苏州的有《木兰花慢》、《瑞鹧鸪》等,所呈现的无外乎元宵灯会、清明踏青、龙舟竞渡、歌舞升平,一色的赞美繁华,渲染欢闹,期慕风流,夸耀奢侈,跟早先士大夫都市文学那种安享尊容或是标榜清高的倾向可谓大异其趣。其中以写杭州西湖的《望海潮》最为著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抒发羁旅行役之愁

柳永仕途不顺,常常飘泊流离,他善写羁旅行役,其背景往往多在晚秋,延续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情调,借以抒发仕途坎坷的不平之气。此类代表作如可做姊妹篇的《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后专题附讲)。另如《忆帝京.薄衾小枕》、《倾杯.鹜落霜洲》等也很有韵味。

3.吐露风月青楼之情

柳永长期混迹市井,出入歌楼瓦肆,对于男女恋情、青楼风月多有体会和感触,他能把日常男女生活表现得极为详尽、深入,或写世俗女子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如《定风波.自春来》、《锦堂春.坠髻慵梳》),或写青楼女子的不幸及其从良愿望(如《迷仙引.才过笄年》),还写失恋女子的痛苦心声(如《昼夜乐.洞房记得》),表现角度既多样,风格又雅俗并陈,比五代同类词实有过之。

此外,柳永有一些写景抒怀之作,也很有审美价值。如《玉蝴蝶》(望处雨收)。

三、柳词的艺术成就

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词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大力创制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力。

柳永之前的词作多为小令,只能表现人们刹那间的内心生活,至于稍为起伏缠绵的情绪,或时间较长的生活过程,用短调小令来表达就显得不够了,慢词长调的兴起乃是必然的趋势。在慢词体制的形成过程中,柳永起了关键的作用,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而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都蔚然风起。

2.由比兴为主转为赋体,“以赋为词”。

以赋为词是和慢词的创制相辅相成的。柳永善于以赋为词,他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对事情发生场面和过程进行逐层描绘,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的不同情感心态,从而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北宋李之仪说:“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且,柳词的铺叙又非一般的平铺直叙,而是有起伏、有节奏、有轻重,南宋周济称他“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用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同时,柳词的铺叙还既有动作的铺叙,也有景色的铺叙,这在《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几个代表作中都有突出表现。

3.善于开合点染。

在结构上,柳词很注意开合点染。所谓开合,即展开和收拢。柳词有小开小合处,如“今宵酒醒何处”一小开,“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合;有大开大合处,如《定风波.自春来》,上片打“开”女子春闺之思,下片回答(合)其所希望的家居生活,这一开一合间,开辟出了多种生活场景;甚至在过片换头处的“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既是对上片的总收(合),又是对下片的一“开”。

至于点,就是点明、概括、总说;染,就是渲染、描绘、分说。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此外,“念去去”是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染;《望海潮》首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说,是点,其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染“三吴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染“东南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染“钱塘自古繁华”。

4.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雅俗并陈。

柳词风格在总体上雅俗并陈。夏敬观评曰:耆卿词,当分雅俚二类。雅词用六朝小品文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俚词袭五代淫波之风气,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比于里巷歌谣,亦复自成一格。”就俚俗的一面论,柳词可谓当时最通俗的大众歌曲,甚至有人认为柳词是民间的,而不是士大夫的。他确实把词当作流行歌曲来写,还其曲子词的本色;又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如《玉女摇仙佩.佳人》:“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 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又《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通篇以口语入词的如《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 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这类作品还很多,宋人陈师道称其“顽皮从俗”,李清照也直言“词语尘下”。

不过,柳永毕竟是个士人作家,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又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除俚俗之词外,柳词也有雅的品位。“杨柳岸、晓风残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类何其优雅别致,苏轼就曾指出:“人皆言柳耆卿词俗,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5.讲究音韵格律,能“得音调之正”。

柳永兼采新声,自作新词,对宋词体式的完备、成熟做出了积极贡献,古人说柳永一出,“掩众制而尽其妙”,他的《乐章集》也被视为“词家正体之一”,不但对苏轼、秦观、周邦彦有直接影响,而且“堪称曲祖”,对金元曲子亦有相当影响。

四、《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鉴赏

课本里选篇的是柳词中可以跟他的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当“姊妹篇”来看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雨霖铃》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八声甘州》则有“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句,或许牵强,但亦无伤大雅

柳永的慢词在结构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程式化,这首词章法上就显得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大致上片铺叙景物或写羁旅行役,下阙伤离惜别,追忆旧情。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上阙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下阙是望中所思,从自己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妆楼颙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这首词多用双声叠韵,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联系我们:宜宾学院大学语文教学网

地址: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大道东段酒圣路8号

扫一扫手机访问